
重磅預警!2025年台灣房市即將迎來「史上最大考驗」?
各位買房族、投資客,還有所有關心房市的朋友們,請注意!台灣房地產市場即將迎來一場前所未有的「供給震撼」。根據最新的建築執照核發、開工與使用執照數據分析,結合我們在上一篇文章中探討的「預售屋平轉潮」,2025年(民國114年)起,部分區域的房價修正幅度,恐怕會比你想像的還要「有感」!
這不再只是紙上談兵,而是有硬數據支持的嚴峻預測。今天,我們就來深入剖析這些關鍵數字,找出哪些區域將面臨最大的價格保衛戰,以及為何這些區域會成為「風暴中心」!
數據解析:看懂這三張執照,掌握房市未來走向!
要判斷一個區域的房市供需,有三個關鍵指標:
建造執照 (建照):這代表未來潛在的新屋供給。建照核發數量越多,表示未來幾年將有大量新建案問世。
開工(起造):建照核發後,建商實際動工,代表這些案子已經進入施工階段,未來會陸續完工。
使用執照 (使照):這表示房屋已經完工,可以合法交屋、居住或買賣。使用執照核發數量暴增,意味著大量新成屋即將湧入市場,直接考驗區域的去化能力。
現在,我們就來看看這份來自官方的民國113年(對比112年) 關鍵數據,它將揭示2025年(即民國114年)及以後的房市秘密!
Part 1:哪些區域將是未來「超額供給」的潛在重災區?
我們聚焦**民國113年「核發建造執照」**的數據,特別是「總樓地板面積增減(與112年相比)」這欄,數值越大,代表未來的新建案供給潛力越大。
數據亮點(113年核發建造執照總樓地板面積增幅前三名):
嘉義市:+57.7% (驚人的成長幅度!)
新竹縣:+39.0% (竹科效應持續擴大,但供給也同步飆升)
新北市:+9.6% (作為全台最大房市區域,即便個位數成長,總量也相當可觀)
桃園市:+5.8% (開發重點區域,供給持續穩定增加)
高雄市:+5.0% (南台灣主力市場,建商仍積極推案)
分析: 這些建造執照核發量大幅增加的區域,意味著約莫3-5年後(考量營建期程),將有大量的房屋進入市場。雖然短期內對2025年的影響較小,但這些地方是中長期需要高度關注的「供給潛在過剩區」。特別是嘉義市,高達57.7%的增幅,顯示建商對該區域的未來抱持極高期待,但也可能造成供需失衡的風險。
Part 2:當前房價修正戰場!哪些區域「使照」爆量,最可能迎來價格衝擊?
這才是影響2025年預售屋平轉潮、並可能導致房價立即修正的關鍵數據!我們將關注**民國113年「核發使用執照」**的數據,特別是「總樓地板面積增減(與112年相比)」這欄,增幅越大,代表近期新成屋供給量爆增。
數據亮點(113年核發使用執照總樓地板面積增幅前三名):
基隆市:+172.3% (幾乎翻了兩倍,巨量供給!)
彰化縣:+25.9% (同樣是驚人增長,值得關注)
南投縣:+19.1%
雲林縣:+27.8% (儘管總量不大,但相對增幅高)
桃園市:+18.3% (主力戰場,釋出量大增)
新北市:+12.7% (總量最大,即便是相對增幅,實際量體也驚人)
分析: 這些使用執照核發量「暴增」的區域,正是目前「預售屋平轉潮」可能最劇烈的地方!由於使照代表房屋已完工,買方必須開始辦理貸款交屋。在限貸、升息、租金報酬率不佳的多重壓力下,這些區域原先的投資客(特別是2021-2022年進場的),很可能面臨巨大的資金壓力,不得不選擇「平轉」甚至「損轉」出場。
為何這些區域是高風險區?
供給過剩壓力山大: 突然湧入大量新成屋,市場去化需要時間,房價自然承壓。
投資客密度高: 部分區域過去炒作熱度高,投資客比例較大,平轉潮的「骨牌效應」可能更快顯現。
缺乏剛性需求支撐: 部分區域的漲幅與其基本面(人口、產業)脫鉤,一旦投資客退場,缺乏足夠的剛性自住需求承接,價格就容易下修。
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基隆市(+172.3%)和彰化縣(+25.9%),它們在113年核發的使用執照面積增幅極為驚人。儘管基隆的絕對量體不如雙北,但相對增速如此之快,意味著市場可能面臨短期的供給消化壓力。而桃園市(+18.3%)和新北市(+12.7%)作為人口基數大、新建案多的區域,即便增幅不是最高,但其總量之大,也將對市場形成巨大壓力。
百分比分析:誰是房市風暴的中心?
未來潛在供給風險區(看建照增幅):
高風險(50%以上增幅):嘉義市 (57.7%)
中高風險(20-50%增幅):新竹縣 (39.0%)
中風險(10-20%增幅):無
穩定增長區(10%以下增幅):新北市 (9.6%)、桃園市 (5.8%)、高雄市 (5.0%) 等。
當前價格修正壓力區(看使照增幅):
極高風險(100%以上增幅):基隆市 (172.3%)
高風險(20-100%增幅):彰化縣 (25.9%)、南投縣 (19.1%)、桃園市 (18.3%)、新北市 (12.7%)、雲林縣 (27.8%)
中風險(10-20%增幅):苗栗縣 (16.9%)
穩定增長/甚至下降區:台北市 (-2.3%)、台中市 (-5.1%)、台南市 (-0.1%) 等。
2025年,價格戰將在這些區域開打!
綜合以上分析,可以得出以下結論:
立即戰場:使用執照「暴增」區域將首當其衝! 基隆市、彰化縣、桃園市、新北市、南投縣、雲林縣 等地,由於在113年核發的使用執照數量相對112年有顯著甚至誇張的成長,意味著大量新成屋將在2025年後陸續進入市場。這些區域很可能就是「預售屋平轉潮」最劇烈,且房價修正幅度會最為明顯的地區。特別是那些過去因炒作而推升房價、缺乏實際人口紅利與產業支撐的重劃區或蛋白區,將面臨更大的考驗。
未來潛在風險:建照核發「大增」區域需警惕! 嘉義市、新竹縣 等建照核發量大幅增加的區域,雖然短期內(2025年)不見得會立即爆發大量交屋潮,但這預示著未來幾年(2026-2028年)的潛在供給量將非常龐大。如果這些地區的產業發展和人口流入未能跟上供給增速,中長期也可能演變成供給過剩,進而引發價格修正。
剛性需求仍是護城河: 儘管整體市場面臨挑戰,但像台北市、台中市、台南市等都會區,雖然也有新供給,但由於有較強的剛性自住需求和產業支撐,其價格波動可能相對和緩。這些區域的使用執照增幅相對較小(甚至負成長),顯示供給壓力沒那麼巨大。
給購屋者和投資者的建議:
自住買家: 在使照爆量的區域,你可能有機會在2025年後看到更多「平轉」甚至「損轉」的物件,這可能是議價的好時機,但務必慎選物件,避開供給過剩且缺乏支撐的重劃區。
投資客: 如果你的物件恰好位於使照暴增的區域,且是2021-2022年購入的預售屋,請務必提早評估財務狀況與交屋壓力。若資金不夠充裕,及早規劃「平轉」或「損轉」出場,或許是停損的最佳策略。
總之,2025年的台灣房市,將是「供給釋出」與「金融緊縮」雙重作用下的大考驗。市場將經歷一次健康的「去槓桿」過程,房價回歸基本面勢在必行。那些無法承擔壓力的區域,將成為價格修正的主戰場!請各位準備好,迎接這場房市的大洗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