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報稅延後一個月,但需要提前做好準備!
作者:管理員
2025-04-21 00:12:32 ‧ 27次閱讀
2025年報稅延後一個月,但需要提前做好準備!

隨著2025年報稅季即將到來,如何合法節稅、有效運用稅賦優惠,成為每位納稅人最關心的議題。無論您是一般上班族,還是高資產族群,善用政府提供的各項扣除與節稅工具,都能顯著降低應納稅額,減輕經濟壓力。以下,我們將以會計專業角度,整理出最實用的節稅策略與報稅技巧,協助您聰明申報、合法節稅。

2025年報稅延後一個月,但需要提前做好準備!

一、善用標準與列舉扣除額,量身選擇最有利方案

綜合所得稅申報中,每位納稅人都可選擇標準扣除額列舉扣除額,擇一使用。2025年標準扣除額維持每人新台幣12萬元(夫妻合併報稅為24萬元),若有高額支出如房貸利息、捐贈、醫療或保險費用,建議改採列舉扣除。

實務建議:

  • 若您一年內有大筆自費醫療費用(如牙科植牙、整形手術除外)、購屋利息支出或高額捐贈,可試算列舉扣除是否高於標準扣除額,以減少應稅所得。

  • 務必保存相關單據與收據,避免申報時被稽核剔除。


二、全額扣除特別扣除額,精準減免所得

特別扣除額適用於特定支出或身分狀況,以下幾項為常見可用工具:

  1. 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: 每人每年20萬元,適用於所有受雇者。

  2. 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: 每人每年27萬元,僅限利息所得。適合銀行存款族。

  3. 教育學費特別扣除額: 子女就讀大學及研究所可每人扣除2.5萬元。

  4. 身心障礙特別扣除額: 若納稅人或其扶養親屬有身心障礙證明,每人可扣除20萬元。

  5. 長期照顧特別扣除額: 有使用長照服務的家庭,每人每年扣除12萬元。

提醒: 若家庭有上述情況,務必逐項檢視扣除額適用性,部分扣除需提供醫療、學籍、照護等相關證明,建議提早準備資料。


三、高所得者專屬節稅策略

對於年收入超過百萬元的高資產族群,應更積極採取稅務規劃策略,以降低累進稅率的影響。以下為幾項關鍵建議:

1. 資產配置與所得平衡

  • 儘量分散投資工具,避免過度集中於高課稅的利息或薪資所得。可考慮將資金轉向股利所得或具稅賦優惠的金融商品,例如ETF、特定海外投資。

  • 配偶雙方收入不均者,可考慮分開申報,避免合併後拉高邊際稅率。

2. 善用保險與退休規劃工具

  • 自提勞退金可扣抵綜所稅,最高自提上限為月薪6%(年約9萬元)。不僅節稅,也為退休準備資金。

  • 人壽保險保費儲蓄險亦有部分列舉扣除額度,建議依收入與家庭結構調整投保額度。

3. 設立公益信託或捐贈抵稅

  • 透過捐款至政府認可的公益團體或教育機構,可享有所得額20%內的捐贈扣除額。對高所得者而言,這不僅能節稅,也具社會責任價值。

  • 設立家族公益信託亦為節稅與資產傳承兼顧的長遠規劃工具。


四、報稅前試算與委託專業顧問的重要性

報稅前請務必透過財政部「綜所稅試算服務」確認各項資料是否正確、優惠是否確實納入。對於收入來源複雜或具跨境資產者,建議委託會計師或報稅顧問處理,以避免遺漏扣除、錯誤申報或日後補稅罰鍰風險。


五、提前規劃,避免稅務風險

稅務並非只在每年5月才需要關注。許多節稅工具需在年度內執行,例如自提勞退、捐款、支出分攤等。建議每年年中或年底前,與專業會計顧問溝通節稅可能性與可行方案,才能確實掌握稅負優勢。


節稅不等於逃稅,合法利用稅制提供的優惠與扣除工具,是每位納稅人的權利。2025年報稅季,透過精準試算、聰明選擇扣除額及配置資產結構,不僅能減輕當前稅負,更為未來的財務規劃打下穩固基礎。如有更多疑問,歡迎諮詢合格會計師,讓節稅成為您財富增值的重要助力。